拆解微盟半年报:“有惊喜,但不多”

2023-08-19 17:47:51来源:钛媒体APP

如果说有赞的财报表现是“既没惊喜也没意外”,那么微盟的这份财报可以算得上“有惊喜,但不多”。

一句话总结这份财报:上半年经营亏损减少了,但净利润转正的压力仍在,扭亏为盈仍是挑战。


(资料图)

上半年,微盟营收12.10亿元,同比增长34.5%,报告期经营亏损4.47亿元,净亏损4.69亿。从营收的角度来看,34.5%增速并不算慢,但考虑到2022年微盟营收同比下降了6.23%,23.5%的增长其实也算正常,毕竟去年的营收表现确实有点太差了。

营收之外,这份财报可以细品的地方其实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不妨透过财报中的更多细节来一窥究竟。

营收增长亏损收窄之后,何时扭亏是关键

上半年,微盟订阅解决方案营收7.05亿,营收占比58.3%,商家解决方案营收5.04亿,占比为41.7%,去年同期,两大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4.%以及35.4%。

也就是说,商家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上升了。对比来看,订阅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为66.1%,商家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为69.4%,商家解决方案营收占比的提升也推动微盟整体毛利率上升了一个百分点。

从主要的经营数据来看,上半年订阅解决方案新增付费商户数量为13337家,去年同期为13,205 家,同比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订阅解决方案的付费商户数量却同比减少了3524家。

订阅解决方案商户减少的同时,流失率也有所增加,从去年6月底的12.1%增长到报告期的12.9%。

换句话来说,报告期内,微盟SaaS订阅解决方案对商户的吸引力可能有所下降。

好的一面是,每用户平均收入进一步提升,从5608元提升到7047元,这也是订阅解决方案收入增长的核心原因之一。

业务上主要的增长还是来源于商家解决方案业务。

财报显示,上半年商家解决方案的付费商户数量为40,494家,去年同期为26,770家,每用户平均收入为12,452元,而去年同期为11,899元。

营收增长之外,上半年的亏损减少,也与降本增效有关。

费用方面,微盟的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减少了30.1%,为3.8亿,去年同期为5.43亿。财报中解释称,费用的减少主要由于研发以及行政人员成本的减少。

研发投入方面,上半年,研发开支总额为3.19亿,去年同期为4.69亿,同比下降了1.5亿。

销售费方面,由于营收的增长,销售开支的增长不可避免,上半年微盟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7.82%,相比34%的营收增长来看,费用增长的并不多。

一系列的降本措施之下,最终结果来看,上半年的经营亏损从2022年的6.30亿减少到2023年的3.85亿。报告期内的净亏损也从2022年上半年的6.58亿,减少到4.69亿。

从财报来看,微盟的大客户战略是成功的,并且通过经营上的降本增效,实现了亏损收窄。不过,市场关心的可能不仅仅是亏损收窄,更是微盟什么时候能够像2019年那样净利润转正。

接下来在大客户战略下,微盟能不能成功地实现净利润转正,是市场期待的关键点。

一方面,从半年报和年报来看,微盟净利润连续7个报告期为负,整体来看,公司仍然在持续亏损状态,虽然上半年的营收和增长表现尚可,但全年来看盈利的压力仍然很大。

另一方面,现金方面,近三年的中报来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三年为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盈少亏多,还是要靠融资来支撑公司运转。

近三年中报来看,微盟融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0.21亿、1.99亿、8.81亿。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上市之后,微盟在2019年、2023年发生过两轮融资。

经过大客户战略的调整优化,微盟的业务何时能够支撑起公司的经营,实现现金流、净利润的何时转正,可能是上市多年之后,微盟管理层依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所以,相比短暂的亏损收窄,真正考验微盟的还是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能力。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上半年微盟有25.50亿元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3.92亿的应收账款、负债方面,有1.11元的应付账款、16.13亿元的短债,29.29亿元的其他短期负债。流动比率仅为1.07。

虽然短期债务中仅有1.5亿元的银行贷款。但从半年报的流动比率变化来看,从2021年的2.3到2023年仅为1.07,这可能表明微盟的流动性在下降。

接下来,如何真正的把营收转化为现金流和利润,可能还需要管理层拿出更多的智慧。尤其是在微盟宣布接入“大模型”之后,如何平衡接下来的研发投入以及盈利的现实需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模型“祛魅”:是SaaS赛道的解药吗?

早在3月9日,微盟集团便宣布正式成为百度文心一言生态合作伙伴。

5月24日,2023 Weimob Day 微盟城市峰会北京站活动现场,微盟正式发布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型产品WAI。从去年6月份开始,微盟就开始了文生图模型的研究,8月份推出了图片创作工具。

大模型+SaaS似乎是微盟给市场画的另外一个大饼,至于这个大饼能不能落地,还需要看接下来行业的发展情况。

微盟大模型WAI是借助第三方LLM模型和微盟自研技术的组合。

本质上,WAI属于垂类大模型,有应用场景,有固定的客群,直白讲,微盟、有赞类SaaS企业,做大模型的本质就是为了提升服务客户的体验,增加续费率,增强获客能力。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大模型最大的机会在于两类公司:

一类是,百度,科大讯飞为代表的通用型人工智能企业,做的是操作系统的生意。短板是投入大,风险高,但是收益也更高,资本市场更具想象空间,今年大模型热以来,短期股价上涨也最为迅猛。

一类是,华为、英伟达为代表的算力公司。英伟达相关AI芯片三个月内两度涨价,其根本原因在于算力芯片供不应求,稀缺性强,算力芯片依旧为大模型时代的稀缺要素。这类企业,是送水者的角色,大模型需要大算力,有着极强的商业想象空间。

大模型热潮下,这两类企业,才是真正的潜力股,最终受益最大的关联方。

我们再看微盟为代表的SaaS企业,虽然也有自研部分,但是基于的是百度、腾讯类的大模型平台,商业价值是为业务所服务的,只是量变,谈不上质变,另外自身护城河并不深。

大模型提升了SaaS企业的服务能力,比如生成式内容供给,今年“6•18”大促期间,微盟WAI单周内容生成增幅达到63%,其中公众号推文增幅400%,种草笔记标题增幅达257%,轮播图增幅达到了243%。

因为是基于百度、腾讯的大模型所开发,本身壁垒并不算高。微盟可以搞大模型,有赞也可以,爱点击也可以,而且大家都在搞,并没有本质区别。

SaaS企业,讲究的是客户成功,投入新技术、新产品本质上是为了提升客户效率,大客户竞标,抛开预算问题不谈,产品力上大模型并不能从本质上带来根本性差异,大家都有,而且都是基于通用大模型开发,都不是专门搞大模型的企业,不会有太大差距。

这就形成了剧场效应。

“剧场效应”是最早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概念。后来通常理解为“大家都坐在一个剧场观看表演,随着演出开始,其中有些人站起来观看表演,致使其他人也陆陆续续站起来观看,甚至一些人开始站在椅子上观看。

事实上,大模型反而会增加研发成本,而且算力成本非常高,网上甚至有ChatGPT日烧500万,OpenAI被曝明年就破产的传闻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个成本最终还是要由客户买单,但是议价能力如何?客户买单率如何,都是考验。

大模型能不能做成,还是得看微盟未来的盈利能力。

市场对大模型的持续投入,赌的是未来盈利润增长和大模型的回报率。而此时微盟盈利前景仍不明朗,且在如今的行业背景下,SaaS领域的大模型,终究还是要品牌商家来买单。

说白了,SaaS企业搞大模型,不搞吧,友商们都在搞,搞吧,成本并不低,大家都搞,最后也没形成核心的差异化竞争力。

另外,SaaS行业接入大模型,做到这一点可能不难,难的是未来的迭代。

任何AI技术,本质上最难的还是数据。算力、算法可以花钱搞定,但是数据,尤其是私域数据,是很难通过花钱购买到的。

对于SaaS企业而言,常规的,比如写个种草笔记,大模型是可以发挥出来价值的,但是剧场效应下 ,差异化优势并不显著。

SaaS行业,本质来讲就是个工具类产品,即便是平台有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是客户的,数据安全又在不断强化,因此核心数据的归属权是在企业手中的,企业是不会让自己的核心数据,拿来被训练的。

此外,SaaS行业需要持续投入于产品和系统的升级迭代,本就需要持续不断进行研发投入,虽然有百度这样的合作伙伴,但大模型+SaaS的方向上,仍然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

持续的资金投入会不会拖累微盟扭亏为盈的节奏?会不会影响毛利率,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过去几年SaaS领域的增速,可能让不少投资人主动忽略了一个真相,虽然毛利率显得很高,但SaaS一开始就是一个挣辛苦钱的生意。

做SaaS行业还是要回归产品,回归客户需求。

从海外SaaS行业的发展来看,SaaS企业最终还是会走到拼正向现金流能力、盈利能力的阶段,国内的SaaS企业中很少有人能真正走到这个阶段。接下来,市场对于SaaS企业的估值可能也会进行深入调整,微盟也会迎来新的价值重构阶段。

未来,SaaS+AI的故事会怎样续写,值得持续期待。

标签:

今日热门
More
生意
返回顶部